主講嘉賓(按漢語拼音序)
国际中文教育电写转型五题
储诚志博士
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

韩国国际中文教育的新挑战与新机遇
金铉哲教授
韩国延世大学

教学语法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地位及其构成
刘乐宁教授
美国哥伦比亚大学

A ‘positive’ turn in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: from ‘language acquisition’ to ‘language ecology’ in heritage language education
刘永灿教授
英国剑桥大学

产教融合对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育创新的价值与影响
马晓乐教授
山东大学

谈语言与文化教学
施仲谋教授
香港教育大学

汉语能力标准的国际性与本土性关系探讨
张新生教授
英国理启蒙大学

数智时代国际中文教师专业需求差异分析
赵杨教授
北京大学

专家论坛嘉宾(按汉语拼音序)
从日本的中文公示语看汉语教学问题
古川裕教授
日本大阪大学

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的能力构成:基于科技、教学法及学科知识整合理论框架的调查
高小平博士
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

基于语料库为本探讨中文句子难度及其教学应用
洪嘉馡教授
台湾师范大学

华语教学的多元文化概念与跨文化教学
信世昌教授
台湾清华大学

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独立性探讨
孟柱亿教授
韩国外国语大学

从课程大纲到教材实践:越南中小学中文教科书的本土化路径
阮黄英博士
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国语大学

中文线上口语教学转型的可行性研究-以巴黎西岱大学中文系为例
齐冲博士
法国巴黎西岱大学

跨文化沟通言语行为中的礼貌与不礼貌-基于汉语二语学习者会话与互动的实例分析
吴勇毅教授
华东师范大学

“随势赋形,应运而生”——论国际中文教师的多元化专业培养机制
吴昱昊博士
无锡狄邦文理学校

国际中文教师文化智力对幸福感的影响——社会情感能力与同事关系的链式中介作用
尤舒翔博士
澳门科技大学

“真实目标语” 还是 “看似目标语”?--- 基于英语母语者的汉语二语零宾语的研究
袁博平教授
英国剑桥大学/上海交通大学

元认知教学对新加坡中学生华文听力理解和元认知意识的影响
张丽妹博士
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

院长论坛嘉宾(按汉语拼音序)
基于大数据的国际中文教材语言调查分析
曹秀玲教授
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

人工智慧促进多语能力发展:进展、挑战与未来前景
陈默教授
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

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比较研究
陈天序教授
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

基于标准的东南亚本土中文教师培训
程乐乐教授
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

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情感学习融入国际中文教学的路径与策略研究
丁安琪教授
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

聚焦学科特色的汉语二语习得理论构建
冯丽萍教授
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

语言智能技术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
姜国权教授
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

基于产出导向法的传媒中文教材研发个案研究
矫雅楠副教授
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

国际中文口语教学中的多模态配置及效果研究
雷莉教授
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

多元文化视域下国际中文教师文化立场研究
李冬梅教授
吉林大学国际语言学院/吉林大学文学院

一项基于脑电技术的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词义猜测研究
李颖洁教授
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

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的发展与创新
梁彦民教授
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学院

“大中文”理念下国际中文教育传播体系构建
罗剑波教授
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

数字化背景下基于“学习共同体”理念的国际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
孙雁雁教授
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

人工智能与国际中文教育如何相互赋能
孙宜学教授
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

国际中文教育:学科和专业学位的双重视角
王辉教授
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

国际中文教师的职前分类培养与协作共同体建设
王彦伟教授
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/山东省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会

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动结式“V 除”词语习得研究
王颖副教授
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

数智时代国际中文教师专业需求差异分析
赵杨教授
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
